初一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究
王富会 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
有一位获得诺贝尔奖奖金的学者曾经指出,他不是在大学,而是在幼儿园学到了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他告诉人们:“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学者用简单的话语给予了大家最为深刻的启示。科学家所谈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这一些习惯应当贯穿于教育的始终。也说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无论对于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是一个重要环节。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在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多次且重复性的引导,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同样的事重复72次就可形成定势”。可见,好习惯的养成是在长年累月的坚持中形成的。作为班主任,在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重习惯、明是非”十分重要,养成习惯也是一名初一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初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从小学升入初中的都是十二三岁的孩子,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家庭,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教育环境的不同造就了行为差异较大的个体。他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集体,这个新的集体对于他们的成长应该有怎样的帮助呢?在这一过渡时期,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存在着差异,还不能达到中学生应有的标准。
在从小学到初中“教育衔接”的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坚持“从头开始”,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初中生标准。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使之成为优秀学生、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质。
此外,初中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教育学生“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帮助学生摆脱不良习惯对其成长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建立其内在的行为秩序和准则,逐步让规则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需要,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服务。但这一阶段,学生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青春期”,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用一些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方法来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二、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采用合适的方法
刚入初一的孩子们有以下特征:一是浓郁的新鲜感,二是懵懂的自豪感,三是迫切的被肯定。走进新的校园,遇到了新的同学、老师和新的规则,他们对新事物、新生活、新同伴都产生了浓郁的兴趣,他们对身边的一切充满好奇,想要去探索、去展现自我。从小学升入初中,他们迈入了更高层次“学府”,迎接了一定挑战,使他们对成长和环境的变化有着强烈的自豪感。迫切被肯定的这种心理,更是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抓住的重点。根据上述情况中,可以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爱好与特长后,精心挑选班委、主科课代表、组长、副科课代表、门长等职,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使得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班主任要告诉学生:“初一是新的开始,你们每个人在老师心中都是一样的,小学的成与败都只是一个过去,我不想更多了解。我对你们的认识从现在开始,从交给你们的任务开始,任务无轻重、大小,只有是否认真,是否能够创造性地完成。”这样一来,可以使每个孩子都有表现和被认可的机会,为形成积极向上、宽容乐观的班级氛围奠定了基础。良好班风能让每个学生在集体中活出尊严,能够从集体中获取精神力量。
(二)和学生一起制定班规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要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合理的管理评定制度必不可少。让学生自行制定出一套行为习惯的管理评定制度,用自我管理来约束其自身的行为。具体的方法可以通过“班规”“一日常规评比”等方法来实施,要管理到位,做到专人记录,以班级晚总结的方式进行小结,以每周班会的形式提出改进意见等。这样既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又可以在学生当中树立起行为规范标兵,发扬榜样引领作用。班规一定要翔实、细致,如遵守课堂纪律、自习纪律等。班主任要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让做得好的同学有自豪感,让做得不好的同学以前者为目标,不懈追求。老师的“勤奋”在学生的习惯养成上起着巨大的作用,老师的检查、督促在改进学生坏习惯方面也起着巨大的作用。
(三)从日常生活中培养,用肯定强化学生的习惯
《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家规、校规、中学生一日常规等就是礼,就是规矩,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依据,班主任应依“规”立“行”。“种什么样的种子,开什么样的花”,好习惯的养成一定是不断循环重复的“肯定”才能开出的花。因此,班主任还要用对学生的肯定,来强化学生行为。
班级中可一直用家校联系本,每周家长看一次。对于认真遵守班规的同学,家校联系本上可以纪录并用表扬条颁“奖”,尤其是对于问题学生,只要他某方面做得好,一样也可以得到肯定。
1.学习方面:勤学好问奖、小教师奖、学习进步奖、作业认真奖、认真改错奖、笔记认真奖、知识落实奖等;
2.生活方面:红旗宿舍奖、内务优秀奖、表现突出奖、进步奖、认真负责奖等;
3.行为方面:做操认真奖、值日认真奖、仪容仪表符合规范奖、小干部奖、班干部奖等。
以上的奖项每周可以略有不同,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他们表里如一,避免部分同学为了得奖而做某些事,失去教育的目的。学生的习惯需要培养,但绝不是一句空话,不是靠多少批评就能形成,需要教育者不断肯定学生的行为,肯定多了也就形成了习惯。与此同时,班主任要为学生树立“同龄人”中的榜样,崇拜感和认同感会促使学生进步。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要通过多表扬他们身边的同学,为他们树起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效应。
通过使用表扬条,能够使表扬形式多样化,多角度衡量学生,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肯定,在不断强化中形成习惯,如作业习惯、听讲习惯、改错习惯、自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通过使用表扬条,能抓住一切细小机会及时表扬学生,给他们以取得点滴进步的自豪感,尽量做到不在班级场合批评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的喜爱,力争各个方面不放弃自己。一个学期下来,班级也会形成积极向上、宽容乐观的班级氛围,大家勤奋进取,个个争先,每个学生能在集体中活出尊严,能够从集体中获取精神力量,而班集体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形成集体的强大合力。正如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的“优秀是一种习惯”,全班学生已经把这句话当作班级的“魂”。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有学识的、善于思考的、有经验的老师,他并不花很长的时间去准备明天的课,他直接花在课上的时间是很少的……,但他确实一生都在为上好一节课而准备着。”这句话值得一直品味,它除了告诉我们教师要终身不放弃学习来准备自己的教学外,还在提醒我们:教师必须一刻不停地思考如何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就发展了自己。教师在与学生的心灵碰撞和交流中,可以获得很多的感悟,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看到学生们每天快乐地走进教室,看到他们努力拼搏的身影,教师也会由衷地感到幸福。
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习惯能载着你走向成功,也能驮着你滑向失败,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对于行为习惯的播种,教师只要立规范、严要求、重培养,一路以“爱”陪伴,坚守教育初心,做学生的引路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