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中秋消费潮彰显中国经济澎湃动能-中国吉林网

中秋节假期,各地商旅文体展消费活跃。记者在北京、四川、上海等地采访看到,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意融合,变得潮起来;人们在短途游、乡村游中收获慢生活、减压放松;在赛事、音乐等热门IP辐射效应带动下,各地创新打造多业态融合项目,激发出消费新活力。

文旅需求集中释放,旅游出行成为热门选择。中秋假期首日出现出行热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9月15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1592.4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长37.9%。携程、同程旅行等旅游平台数据显示,这个中秋节假期,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城市群的中短途出游需求旺盛,3小时以内的高铁出游市场最为活跃。中秋假期出现旅游小高峰并非偶然,一方面,消费者彰显旅游需求个性,旅游消费更加成熟理性;另一方面,许多目的地通过完善交通、打造文旅新空间、增强信息发布,实现“城旅一体”,让人们的休闲度假可以“说走就走”,充满松弛感。

潮月饼花式上新,过节形式与时俱进。中秋节,口味新颖的月饼满足了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中华老字号”苏州稻香村,将热门游戏《黑神话·悟空》中的人气角色做成了月饼,“天命人、虎先锋、黑熊精”月饼应有尽有,成为月饼界“顶流”。老字号企业不是食古不化,在传承传统的苏式月饼制作技艺的同时,跳出“苏式”圈、大胆创新。口感、颜值、IP塑造,很多“90后”“00后”年轻人已经发现,本届中秋月饼潮得有些不同,这种创新正好戳中了他们的喜好。更多城市,结合文化地标、历史故事、地方非遗、代表图案,小小月饼与文创联名、被注入灵魂IP,转变为“社交潮物”。花式上新潮月饼变换了过节形式,背后不变的是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

多样化的产品供给,使节日流量变成消费增量。中秋假期,文化活动多样、民俗体验丰富,传统文化魅力尽显;景点人流如织、市场供应充足,经济发展活力迸发。比如,9月17日中秋节,上海市徐汇区龙华广场举办“唐韵中秋”节庆活动,京剧、沪剧、昆曲、评弹……现场演绎曲艺界的“团圆盛会”。在成都市新津区,中秋节假期在此举行的2024年成都赛艇公开赛带动周边乡村游火热。天府农博园、花舞人间、宝墩古城遗址等乡村文旅场景和遗址公园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看赛事、游乡村、品特色鱼鲜的乡村旅游线路受到游客喜爱。多家在线旅游平台发布报告显示,今年中秋假期,微度假、短途游市场火热,以赏月文化为核心的“中式夜游”成文旅消费亮点。“中秋3日游”搜索热度上涨120%,赏月、灯会、游园等相关活动受到游客追捧,各大城市的夜游船、园林古镇、集市等成为年轻游客赏月的热门聚集地。“中式夜游”火热升温,浪漫中秋拉满“仪式感”,闪耀文化自信,升腾家国情怀。

充满“文化味”的中秋消费,外延和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和丰富。中秋节期间,山东临沂市兰山区“新琅琊”不夜街区推出拜月大典、汉服巡游、诸葛市集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慕名而来的游客沉浸式“穿越”古今,欣赏琅琊夜景,感受沂蒙风韵。许多地方博物馆节假全面延长开放时间,同时,推出更多的夜游项目,以文化消费套餐形式,打造兼具文化味、烟火气和科技感的游玩新选择,多样赏月、汉服游园、国风市集,传统文化和时尚潮流融合到“月色经济”、合家欢、新生代这些交汇点上,为中秋假日消费注入新活力,激发消费新场景,独有的中秋月色与已成规模的夜经济相结合,创新玩法。将文化味和体验式消费相融合,会让人觉得中秋文化氛围更贴近生活。由此可见,人们愿意在传统节日集中消费,不仅是市场行为的结果,更是文化、社会等因素交织影响的产物。

中秋消费红火,折射中国经济动能澎湃。消费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济状况好了,居民腰包鼓了,消费才有底气。红火的节日经济,是消费市场恢复的生动缩影,也是经济稳中向好的有力证明。这不仅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回升态势比较明显,更显示出较高的“含金量”。今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恢复向好,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城乡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消费新动能持续增强。假日消费烟火气旺盛,推动形成扩大内需的强大合力,为更高效率促进经济循环提供关键支撑。中秋节过后,国庆节假期即将到来。据铁路部门预计,10月1日为客流高峰日,预计将突破2100万人次。9月17日旅客就可以购买国庆假期首日火车票。北京至洛阳、西安、哈尔滨,成都至重庆等不少热门线路车票在开售后仅半小时内就已经售罄。可以预见,国庆节假期文旅消费将再掀高潮。文旅热度的持续攀升,必将激发消费潜力不断释放,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助力经济不断向上向好。(久泰平)

初审: 侯薇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