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50亿元产业基金,山西孝义开启“强氢”模式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7月5日下午,以“中国经济向新而行”为主题的第五届财经年会进行到第六场。
由山西鹏飞集团承办的“能源变革中的地方‘氢起’之机”主题会议以山西吕梁为案例,探讨地方与企业如何把握“氢”机,打造新质生产力。
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先锋企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当下氢能产业遇到的问题、优秀的案例、未来的希望。
孝义市政府副市长薛志强在演讲中表示,“氢能代表着清洁能源,代表着绿色低碳,不仅具有引领未来的高度,还具有赋能千行百业的广度,更具有持续爆发式增长的速度,无疑是在能源变革中开辟我国经济新赛道的重要力量。此次主题会议的举办,是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之举,必将为氢能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薛志强介绍,孝义市是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领头羊,连续17年位列全国百强县市。近年来,该市顺应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势,抢抓山西省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战略机遇,坚决扛起全省能源革命排头兵的使命担当,创新提出“一园一企一业”“一城一河一湖”“一区一镇一链”三大发展路径,坚持把氢能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依托1867万吨焦化产能、每年副产焦炉煤气40亿立方、制备氢气20余万吨的资源优势,瞄准“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基地”目标,举全市之力、汇各方之智,以鹏飞集团鹏湾氢港氢能产业园为载体,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创新出台氢能产业发展、氢能应用场景政策,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基金,鹏飞焦炉煤气制高纯氢、全国首套水电解制绿氢、加氢综合能源岛等项目相继投产,200辆氢能重卡、500辆氢电共享单车、氢能通勤客车、公交车、装载机示范运行,鹏飞集团升级全省氢能产业链“链主”企业,两项焦炉煤气制高纯氢团体标准成为全国示范,形成了“气—站—运—车—用”氢能全产业链示范运营场景,实现了从破题开局到全面开花的精彩“蝶变”。
常纪文表示,技术的发展不是一步到位的,而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有人以灰氢,甚至黑氢来评判当前氢能产业的发展。然而,当务之急是抢占全球先机。因此,我们必须开展氢能产业前期的工作。在绿氢难以触达一些城市或者地方的情况下,可适当地在技术研发阶段利用灰氢,这有利于氢能技术的创新发展。”常纪文表示。
“当前,我市正处于深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氢能产业,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时期,离不开现代多元产业体系的支撑,更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驱动和高端人才的引领。期待各界以‘氢’为媒,为‘氢’赋能,在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市场拓展等方面,与我市深入交流、共同发展。真诚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了解孝义、考察孝义、投资孝义,携手打造全国产业链最完善、技术水平最高的氢能产业集聚区、示范区。”薛志强说道。
全球变暖大背景下,能源变革,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徐华清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最为重大的非传统安全,也是美丽中国建设面临最为严峻的挑战和风险。气候变化已经是客观的事实,从未来的趋势看,全球变暖带来的极端自然灾害更为严峻。全球成果文件里明确提出以公正、有序、公平的方式在能源系统中转型脱离化石燃料,这为未来全球能源系统的转型指明了方向。”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制氢国,每年制氢超过4000万吨,约占全球的1/3,氢能产业发展具有良好基础。来自工信部门的有关专家表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已从示范培育阶段进入到商业化应用初期。近年来,我国氢能产业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为先导,化工、冶金等领域替代应用为突破,不断强化氢能利用关键技术攻关,并带动产业化应用,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氢能产业链初步形成,商业化应用前景可期。然而,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目前绿氢生产量占全国氢气生产量的比重不足1%,氢气作为能源应用的比重不到1%,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技术装备水平还不够高,一些关键技术和工艺水平还相对落后,部分重要原材料和装备仍高度依赖进口,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还存在瓶颈。
发展好氢能产业还需要躬身入局,一个个解决问题
在圆桌讨论环节,山西鹏飞集团至简能源CTO张振宇,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朱佳林,国家电投氢动力(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监刘国柱围绕“氢能机遇赋能地方和企业发展转型”的主题展开讨论。与会嘉宾介绍了各自企业的创新实践,同时表达对政策堵点疏通、技术细节突破、氢能文化普及的期待。
张振宇表示,“氢能产业现在看起来很热闹,有很多人关注,但是躬身入局,实际下场后才发现,这个产业是需要从装备制造到储运、运营进行整体联动的。我呼吁更多的技术企业进行产品落地,从而使得产业链协同起来。”
朱佳林表示:“当前,从上游的制储运,到下游的使用,氢能产业都需要技术创新,因为当前这些环节不管从成本考虑,还是安全考虑,都需要继续努力。同时,也期待氢能和锂电在国家政策上能享受到同等的待遇。”
刘国柱表示,当前氢能汽车普遍面临加氢站不够完善,公众对氢能安全缺乏信心,融资困难导致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这都需要一个个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