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人才振兴视阈下高校耕读教育培育路径

罗奇国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乡村人才振兴视阈下高校耕读教育的价值及培育路径。耕读教育对培养高校生的劳动观念、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高校耕读教育的内涵和价值,提出从理论研究、课程体系建设、耕读实践活动、高校耕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及营造良好耕读教育氛围的耕读教育培育路径。

关键词:耕读教育;培育路径

一、引言

随着乡村振兴的接续推进,乡村基层建设正需要高校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进入一线建设实践,并且最终留在一线贡献作用,从而不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耕读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通过耕作实践与读书学习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实践能力、乡土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承担时代使命,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奋斗。

二、内涵

传统耕读教育,即农耕实践与读书相结合的生活状态与方式。其强调在耕作实践中学习,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培养人的劳动观念、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耕读教育也注重在读书学习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升素养。耕读教育是一种亦耕亦读、知行合一的教育方式,注重对情怀使命、价值追求等的培育。耕读教育是将实践活动与文化精神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综合性育人功能。高校耕读教育是指在传统耕读教育的基础上,科学地运用一切耕读资源对大学生进行耕读教育,主动传承与发展耕读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国热情、劳动实践精神与能力等品质,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价值

高校耕读教育具有独特的价值。首先,耕读教育能够培养高校生的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亲身参与农耕活动,增强对劳动价值的理解,形成尊重、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其次,耕读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深化发展。通过耕读实践,锻炼身体素质,提高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使其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勇担社会责任,投身乡村振兴。最后,高校耕读教育对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具有积极意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通过耕读教育能够培养一批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新型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培育路径

(一)加强耕读理论研究

首先,深入挖掘耕读教育的历史根源和文化内涵,明确其教育目的和对当代社会发展的价值。其次,结合当代乡村人才振兴,对耕读教育进行现代阐释和创新发展。同时,加强跨学科研究,融合教育学、农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理论,为耕读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最后,通过实践探索,不断完善耕读教育理论体系,为耕读教育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二)构建高校耕读课程体系

将耕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依托公共通识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设置专门的耕读课程和实践环节。课程内容应涵盖耕读文化、耕读精神以及耕读实践等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形成跨学科的耕读教育课程体系,在其他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耕读教育的学习方式。

(三)开展耕读实践活动

首先,组织学生参与耕读实践活动,如耕读文化展览、耕读文创作品竞赛以及耕作实践活动等。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强化实践劳动意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实践能力。同时,结合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培养勇于面对社会问题的勇气,增强其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四)加强耕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耕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耕读教育素养和实践能力。一方面,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依托公共通识课教师队伍进行耕读教育的培训,提高耕读教育教学能力,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耕读教育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强调学校以及学校所在地要尽可能为耕读教育建设提供经济、文化、政策等条件的支持,大力打造耕读教育培育的基础设施建设。

(五)营造良好的高校耕读教育氛围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媒体宣传等方式,营造良好的耕读教育氛围,使其认识耕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其参与耕读教育的积极性和热情。首先,通过丰富的耕作实践活动,使其体验耕作实际,感悟耕读的实践意义。其次,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举办读书会、农耕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耕读精神的内涵。最后,发挥教师榜样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耕读教育氛围。

作者简介:

罗奇国,2000年生,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生。项目基金: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乡村人才振兴视阈下贵州耕读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210666377)。

参考文献:

[1]祁婧,侯顺,王满囷,等.耕读教育视域下农科研究生“四融合”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4(01).

[2]徐阔.助力乡村振兴的耕读教育:内涵理解、价值探讨及路径构想[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1).

热门相关:我成了恶毒女配   翻天   不负荣光,不负你   驭房之术   战斗就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