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繁花竞绽放 满目群芳尽嫣然

本文转自:陇东报

文旅繁花竞绽放 满目群芳尽嫣然

——我市推动文旅融合“破圈”绽新彩

庆阳融媒记者 路世玲

岐伯故里庆阳因一只常绣常新的方寸香包,成就了庆阳香包大产业,持续打响了香包、陇绣、剪纸、陇东民歌、道情皮影“庆阳五绝”文化品牌。

拥有“中国羊谷”之美名的环县,用羊肉串带动小县城养殖与文旅、科技相融合,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铺就一条“羊”关道。

……

近年来,我市引入多方力量、协同多个部门,推动文旅产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处处是景 月月有节 线路有故事 业态相融合”的一体化全域发展格局已然形成。

文化打底 彰显内涵

距今5000余年的碳化谷粒,证明了庆阳是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以国家一级文物铜弩机为代表的一批铜器、铁器,佐证了两汉时期庆阳冶炼业和农业的发达;出土于华池县的国家一级文物耀州窑青釉菊花纹子母盒则展示了两宋时期庆阳发达的制瓷业和百姓富足的生活……

庆阳不仅有种类浩繁的历史文物,更有引以为傲的人文典故。走进庆阳市博物馆名人展厅,岐伯、狄仁杰、范仲淹等历史名人款款而来,他们都曾在庆阳历史上的某个时段,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也为我们留存丰厚的记忆收藏。

如今,南佐遗址考古工作持续推进,发现五千年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大型宫殿建筑;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和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成功举办;庆阳获“最美中国文化旅游城市”荣誉称号……

“庆阳历史积淀深厚,文化色彩多元,具有足够的历史长度和文化厚度,具有强大的创新禀赋和发展动力。”市委书记黄泽元表示,只有坚持文旅融合,庆阳文旅产业才能大放异彩、大有可为。

为此,我市依托红色革命遗址,提升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依托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盘活运营历史文化景区;依托特色地理景观、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扩容建设乡村旅游景区。

为促进旅游产业长足发展,我市坚持东进西拓、依甘融陕、北红南绿、开放发展,充分利用日趋完善的交通网络,积极融入省内文化旅游圈和关中平原城市群,打造了华池、环县红色文化旅游线,庆城、合水生态康养旅游线,西峰、镇原休闲度假旅游线,宁县、正宁自然观光旅游线,差异化、互补性发展,最大限度释放本地文旅需求。

今年1至4月,全市共接待游客591.69万人次,旅游花费29.65亿元,增速分别达55%和136%,全面激活文旅融合“一池春水”。

链上发力 融合出圈

作为陇东地区唯一的水稻种植基地,眼下,太白镇千亩稻田正式迎来了插秧季,在太白镇莲花寺村,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稻乡农忙场景。

“我们积极推广‘稻渔共作’技术,今年计划在牛车坡村稻田投放鱼苗、虾苗、蟹苗约500斤,实现一田双收。” (下转2版)

热门相关:前辈不要连续插入   你是我生命的四分之三   原来爱一直在   超级融合   战国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