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 医生提醒:切勿因为高龄而错失手术时机

我们常说“人老骨先衰”。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流失,出现骨质疏松,容易诱发骨折,由此就有了“人生最后一摔”的说法。

浙江医院骨科中心主任茹选良主任医师指出,对于老年人来说,除了滑倒摔跤、磕磕碰碰等意外伤害,有时咳嗽、打喷嚏、弯腰拖地等一个日常小动作也可能暗藏骨折风险。但是,骨折并非“夺命咒”,及时个性化治疗加上积极的康复介入,老年人同样有机会回归高质量晚年生活。

人生最后一摔?

手术治疗后百岁老人顶住了

茹选良介绍,本院骨科中心接诊过最年长的一名患者有106岁高龄,是在家中不慎摔倒。家人发现后,赶紧将她送到浙江医院就诊,检查结果显示老人髋部骨折。

髋部处于大腿根与上身连接的地方,一旦骨折,意味着失去下肢活动能力。这个部位骨折危害大,严重影响生活,常人基本想都不用想,第一时间便选择做手术。而老年人的情况不一样,身体和疾病状况复杂,如果开展手术治疗,进行关节置换,可以缓解疼痛,让患者重新站起来,提升生活质量。但只要是手术就有风险,百岁老人做手术风险更大。要是选择保守治疗,老人只能长期卧床。日常护理若是不到位,会导致压疮、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严重时将危及生命。

“我们有一支专门针对老年人骨折的MDT团队,立即展开多学科会诊,分析评估患者病情,迅速制定治疗方案。”茹选良表示,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最终确认了手术治疗。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浙江医院医护团队密切配合,成功为百岁患者进行关节置换。术后第二天,老人髋部疼痛明显缓解,便由康复团队指导协助,下床活动进行功能恢复。住院两周后,她已可以自己走着,顺利出院。

时间就是生命,对于高龄患者来说更是如此。据统计,骨折后保守治疗的死亡率比手术治疗死亡率高出数倍。茹选良建议,老年人髋部骨折首选手术治疗,恢复患肢功能。最佳手术时间在48小时内,切勿因为顾忌年龄而错失手术时机。

无缘无故腰痛?

警惕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我最近没有摔倒,也没有受伤,怎么可能骨折?”据了解,80多岁李大伯(化名)因为无缘无故腰痛近半个月没有缓解,连躺下翻身都困难,于是前往浙江医院骨科门诊,做了核磁共振检查。在听到医生的诊断后,他大吃一惊。

茹选良解释,这种情况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具体来说,由于骨质疏松导致脊柱椎体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椎体在轻微外伤甚至没有明显外伤的情况下即发生的压缩骨折。

通常,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存在疼痛症状,尤其是体位改变时疼痛明显,卧床休息时减轻或消失。压缩性骨折进展严重,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出现身高缩短和驼背,影响躯体形象。

想着病情尚不算严重,李大伯决定先回家休养一阵。卧床近一个月,依旧被腰背疼痛反复折磨,他终于下定决心进行手术治疗。在浙江医院做完微创椎体后凸成形术,效果立竿见影,当天他的腰背疼痛感就消失了,走起路来腰板都挺直了。

“我院开展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等微创手术治疗骨折已有20余年,技术成熟。”茹选良介绍,需要注意的是,针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卧床休养,成效重在缓解症状,之后有复发可能。所以,避免这一疾病的根本在于防治骨质疏松。

如何维持骨骼强健,茹主任建议,积极锻炼身体,通过坚持运动来保持身体力量和平衡能力;女性绝经后、男性60岁后,建议每年测一次骨密度,遵医嘱进行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