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原创|河北80岁倔老头26年只干一件事:编纂房氏家谱,传承家族文化

纵览新闻记者 黄雨晗 实习生 郑佳琪

几十本纸张泛黄的草稿,磨损严重的边缘用胶带细细粘好,每一页上都有密密麻麻的字迹……在河北邢台清河县,有一位耄耋老人,历时26年四处奔波,穿梭于各村落之间,甚至自费远赴他乡寻亲,只为搜集资料编纂家谱,让族人了解自己的根脉。

这位老人叫房化申,今年80岁,是邢台清河县小闫庄村人。“清河房氏族人从我们村迁向全国多个省、市,遍布黑龙江、河南、山东等地,如果不抓紧编纂家谱,怕是以后更难找到自己的根儿。”房化申告诉记者,房氏的起源可追溯至五帝之一的尧,其后裔中诞生了房玄龄等杰出人物。清河曾是房氏望族,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房氏族人四散各地,家族的历史与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1998年,深知家谱重要性的房化申决心编纂一部完整的《房氏家谱》留给后人。想不到,家里人听到后都发出质疑和不理解的声音,觉得房化申已经54岁了,担心他身体扛不住。但房化申却坚定地说:“编写家谱是我的一份责任。”

房化申手写的家谱草稿。(供图/房化申)

力排众议开始编纂后,房化申才逐渐感受到了这项工程有多难:家族中流传的事迹往往只是口耳相传的模糊记忆,一些家族分支已经失散多年音讯全无,需要搜集的资料遍布各地,家族新成员的不断诞生也为编纂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工作量很大,也确实很难,有时候我也担心自己能不能完成任务。”这些困难并没有打倒房化申。为了获取信息,他耐心地和每一位村民交流,有时候一整天都顾不上吃口饭。碰到恶劣天气,泥泞的道路也不会阻碍他在村子里穿梭的步伐。一旦通过电话联系到可能是房氏分支的后人,他便乘坐火车前往山东、河南、黑龙江等地寻亲。无论房化申走到哪里,他总会带着那份沉甸甸的手写家谱草稿,“走到哪儿,就要整理到哪儿”。

2010年,房化申经历了一次心脏搭桥手术。家里人本以为他终于可以“消停”一阵,想不到房化申刚下手术台,就在病房里继续拿起家谱草稿研究起来。

正是这份执着与坚持,让房化申的家人开始转变想法,从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支持。房化申的三儿子房振强回忆说:“有天晚上,我都睡着了,我爸打来电话,跟我商量把家谱弄成电子版的事儿。我就想着,这是老人的一个心愿,作为儿子我也想帮帮他,不想让他这辈子留下遗憾。”

印刷后的《清河县房氏家谱》。(供图/房化申)

于是,在家人的帮助下,2024年春节前,房化申耗时26年手写的十几本草稿终于被整理成电子版,并印刷成册。当房化申见到第一本印刷好的《清河县房氏家谱》时,他用颤抖的手不断摩挲着家谱的封面,眼眶逐渐湿润了,嘴里不停说着:“太好了,这本家谱终于制成了。”

翻开这本《清河县房氏家谱》,洋洋洒洒数万字,详细记述了清河县房氏家族的历史演变,追溯了房姓的起源,并收录了房氏族人迁移四方的记载,跨越了300余年的历史,涵盖了18代人的血脉传统。

“以后无论我们走到哪儿,都会记住自己的根在清河。”今年五一假期,黑龙江省鸡西市的房化志等人专程来到清河县寻根问祖,看到这本《清河县房氏家谱》时,房化志激动地说,“终于找到根了!有了这本家谱,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以后的房氏后代也能凭借它找到自己的根。”

但追求完美的房化申却还不满意。“虽然初稿已经完成了,但还有许多需要修改的细节。村里有很多嫁出去的姑娘,也有很多刚出生的小孩,他们还没有被收录到家谱中。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要把这本家谱不断地完善、更新。”房化申说。

热门相关:末日之最终战争   婚婚欲醉:腹黑老公萌宠妻   兵王传说   我的时光里,满满都是你   极品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