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尼亚尔·墨菲:解决这些挑战,我们不妨大胆一些

新冠疫情缺席几年,我很高兴这次再次回到中国天津,参加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四届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为“企业家精神:世界经济驱动力”。作为一名公司总部在瑞士、日常主要在美国和欧洲运营的科技行业创业者和投资人,这个主题与我切身相关。而且在全球气候变化、地区冲突以及美欧质疑全球化等背景下,这个话题显得尤为重要。

世界经济论坛能够将全球社区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对话,大家似乎能够超越国家身份,聚焦于为全球性挑战寻找解决方案。我曾多次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发现这一精神特质是一以贯之的。缺席中国三年之后,论坛和中国主办方选择以企业家精神来引导今年论坛的研讨,这非常有趣。对我而言,企业家精神就是发现能够推动创新的商业模式。企业家能够发现未来的市场机会和创新带来的影响,并找到既定商业模式中的弱点,为建立新业务创造机会。商业模式应当是能够让创新自我持续的机制。

企业家精神意味着“进化”,说得残酷些, 甚至遵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法则。这既体现在它得能够利用现有体系的薄弱处,也体现在一个新的创意往往要经受住市场和新企业执行能力的检验。我有30多年的创业经历,在我看来,成功需要一种精神态度,即能够着眼于愿景,并且即使信息有限也朝目标持续推进。同时以坚决的执行力迅速响应和适应新知。

在我看来,这些似乎是应对我们今天面对的全球性挑战的应有要素,包括最重要的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我想,这可能就是今年的论坛为什么选择企业家精神这一主题。尽管外界有许多讨论,也有许多技术发展和投资,但全球范围内温室气体排放继续增加,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似乎都还没找到解决方案。但企业家精神可以为我们创造机会,把我们从一个思维禁锢中解放出来,即只能深耕于现有已被证实的东西。解决这些挑战,我们不妨大胆一些,将赌注押在那些尚未研发出来,或者是刚萌芽的技术上,在既有的商业模式之外创造机会。当然,其中存在失败的风险,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释放创新的潜能,这更有可能带来收获。

李强总理在开幕式致辞中有关全球化的讲话令我印象深刻。这几年,我生活在欧洲,工作在美国,切身感觉到人们对全球化的忧虑逐渐加深。在我看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印度、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力量也逐渐上升,许多欧洲人和美国人担心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失去控制。加上经济环境不景气,他们倾向于采用保护主义的方法,脱离全球发展。从一名企业家的视角来看,这一想法只会将创新的机会拒之门外,遏制创造力。当然,这其中必然有国家利益的考量,创新也应当是以负责任的方式进行。但是过去半个世纪,世界从前所未有的全球交流和发展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在我看来,若要成功应对全球挑战,我们就需要以最开放的态度拥抱创意、创新。

在我参与的本次论坛的讨论中,能源转型、人工智能、供应链韧性、粮食供应等是主要的话题。很显然,人工智能已经是一种普遍的技术,并将在工业和我们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会议期间的一些讨论集中在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教育系统如何主动促进人工智能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应用。通过培训掌握人工智能的工人将会取代当前的这批工人。我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感到乐观,同时也清楚地意识到它可能会带来的风险,包括偏见和错误信息。现在很多人将人工智能视为人类的辅助工具,而不是人类的替代工具,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类的决策和价值观。

供应链是跟我息息相关的一个领域,此次论坛关于供应链的讨论集中在提高韧性和提升效率上。新冠疫情让我们汲取了沉重的教训,现在大家都意识到,全球制造和供应链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连接的网络。我们看到,现在已经开始有关于物联网的讨论,探讨推动开放和数据交换,这也许会对传统的商业模式形成冲击,但将把我们导向更加高效的未来。

有点遗憾的是,论坛对于全球经济现状的讨论比较有限。大家意识到了通胀和衰退,但现在好像对于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反思有限,更多的只是被动地在应对。

参加这次论坛的人们来自世界各地,但都热心于创新以及如何通过创新为人类和世界带来积极影响。与这些人齐聚一堂,我感到很开心。企业家们当然很多都是乐观派,但不是理论派,从天津“散场”各自回家后,我相信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也有能力为全球性问题找到解决方案。(作者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创新者、美国多渠道物流公司Quiet Platforms总裁、Kubu风险投资公司首席执行官)

热门相关:玉堂金闺   唐朝小官人   明朝好丈夫   花都保镖   艳遇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