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开发出DNA存储新技术 糖块大小可存千万GB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成果为实现全功能DNA计算机迈出了重要一步。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技术,能够在DNA中存储PB级的数据,并将其保存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此外,该系统还可以处理数据,例如解决数独难题。

DNA作为一种天然的数据存储系统,具有极高的存储密度。每个细胞可以存储约800MB 的数据,而人体由数万亿个细胞组成,因此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会说话的超密集数据中心。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开发利用这种高效的自然数据存储系统。

然而,DNA数据存储面临很多挑战,包括写入、读取、移动和处理信息的不稳定性。DNA比较脆弱,难以可靠地写入、读取、移动和处理信息,但新的研究声称开发了一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系统。该系统的关键在于一种柔软的聚合物材料,它可以作为DNA 的支架,可以脱水进行长期储存,然后重新水化进行检索。

该研究的科研人员表示:“我们创造了被称为‘树枝状胶体’的聚合物结构,它们从微观尺度开始,但以分层方式相互分支,形成纳米级纤维网络。这种形态创造了一种具有高表面积的结构,这使我们能够将DNA沉积在纳米原纤维中,而不会牺牲使DNA具有吸引力的数据密度。”

这种技术使数据能够以极高的密度存储——每立方厘米10PB。换句话说,在一个糖块大小的空间里可以存储1000万GB的数据。与裸露的DNA相比,树枝状胶体可以更好地保存文件,并且可以承受超过170次的脱水/再水化循环,而裸露的DNA只能承受60次循环。

与其他DNA数据技术一样,这种技术非常适合长期存档存储。研究人员预测,存储在聚合物纳米纤维上的DNA在4℃冰箱温度下的半衰期约为6000年,在-18℃冷冻条件下的半衰期则为惊人的200万年。

为了将数据写入DNA,算法首先将其转换为核酸序列——即DNA代码中的ACGT字母。可以使用RNA分子从DNA中复制数据,然后对该RNA进行测序,从而检索特定的信息片段。这意味着不需要破坏DNA就可以读取其中的信息,这与一些现有的DNA数据技术不同。

新系统还允许使用酶直接在DNA中进行计算,这项研究不仅为DNA数据存储铺平了道路,也为全功能DNA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