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专列助力老龄化社会多元发展
作者:杨俊垚 冉利兵
春节期间,一列名为“丝路号”的环秦岭银发旅游专列的车厢内,防滑扶手、智能呼叫器、手动调温系统等设施无声地诠释着“适老化”细节;车窗外,秦岭的壮美与列车的温情交织成一幅“银发中国”的生动图景。从西安的“丝路号”到成都的“熊猫专列”,从哈尔滨的冰雪旅拍专列到全国多地开行的“夕阳红”慢火车,这类以老年人为核心客群的旅游列车正成为现象级产品。
从无到有,银发专列便利出行。硬件的每一次跃升,都是对旅行舒适度的细腻雕琢。从成都“熊猫专列”淋浴间的防滑垫、折叠凳,到哈尔滨列车的冻疮膏、暖足贴,这些看似微小的设计,直击老年人“怕摔”“怕冷”的出行焦虑;西安专列“防夹门”装置、智能呼叫系统,则将技术便利与人文关怀结合,让老年群体从“被照顾者”变为“旅行体验主体”。这种从“标准化供给”到“需求精准适配”的转变,不仅回应了老年人的安全刚需,更让他们以舒适、尊严的方式拥抱世界。
铁路+文旅多元服务,绘制美好出行。银发专列承载着对老年群体深切的关怀与敬意,冰雪旅拍专列组建职工拍摄团队,以“扫码预约—换装打卡”模式,满足老年人展示自我、社交分享的精神需求;主题车厢内的免费服装租赁、职工拍摄服务,让旅行从“看风景”升华为“创造记忆”。银发专列以列车为载体,串联地方文旅资源(如秦岭生态、哈尔滨冰雪文化),带动沿线餐饮、住宿、景区消费;旅拍、康养主题专列催生摄影、服装租赁等衍生服务业态,形成“铁路+文旅+N”的复合商业模式。这种从“单一服务”到“产业链协同”的拓展,不仅激活了区域经济,更为银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范式。
从“丝路号”到“熊猫专列”,这些穿梭于山河之间的银发专列,不仅是一场场温暖的旅程,更是一次次面向未来的探索。它们以“从无到有”的创新便利出行,以“文化融入”的温度承载记忆,以“服务优化”的实践促进经济,诠释了银发经济的深层价值。
一审:叶力
二审:文彬
三审: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