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七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载人航天发射30战30捷!
【环球时报赴酒泉特派记者 樊巍】10月26日11时14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征二号F(以下简称“长二F”)遥十七运载火箭,将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2023年度发射任务完美收官。
中国“神箭”更稳更强
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0次发射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已经取得30战30捷的成绩。
作为中国航天员的“专列”,被誉为“神箭”的长二F火箭从空间站建造任务开始,就进入了常态化快节奏发射,肩负着保障航天员安全进入太空的特殊使命和责任。经过持续不断地消除薄弱环节、优化技术状态,目前长二F火箭的可靠性评估值已提升至0.9896,安全性评估值达0.99996。
火箭院总体设计部总体设计室主任魏威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相比今年5月30日发射的长二F遥十六火箭,此次发射的遥十七火箭共有25项技术状态变化,涉及设计改进、流程优化以及预案细化等方面:元器件国产化替代、软件配置项调整等优化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火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发射场操作流程的优化,进一步提高了发射场工作效率;发射场预案的进一步细化完善,也有助于快速及时处理出现的异常问题。“目前,长二F火箭‘发一备一’发射场流程已从空间站建造初期的49天压缩到35天,如今正瞄准30天目标继续优化,以便更好地满足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需求。”魏威称。
此次发射任务距离长二F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20年间,长二F火箭不仅在安全性和稳定性上逐步提升,而且在乘坐的“舒适性”上也有质的飞跃。2003年10月15日,长二F火箭载着神舟五号与航天员杨利伟向太空进发,杨利伟也成为飞入太空的中国第一人。但通过首次载人飞行,型号队伍还是发现了长二F火箭不足的地方,杨利伟返回地面后曾反映,在火箭飞行到120秒至140秒的过程中,他感觉到一种让人不适的振动。这个让人很不舒服的振动,就是POGO振动。
为了消除航天员的不适,型号队伍立即分析数据查找原因,并对长二F火箭进行了改进,经过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后,这种振动现象彻底消失。神舟七号发射任务时,航天员的乘坐反馈是:“火箭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而到了神舟十六号发射任务时,航天员表示,“很——舒服!”“感觉良好!”“坐火箭太爽了!”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在长二F火箭之后,中国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制过程中,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原总设计师容易介绍称,长征十号负责将月面着陆器和登月飞船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它高度约92米,起飞质量约2187吨,起飞推力约2678吨,预计在2027年具备首飞条件。
“目前各项研制工作正在有序快速推进过程中。芯级直径5米,捆绑的是5米直径的助推器。所以该型号未来的奔月轨道运载能力是27吨,比长征五号还要提高3倍多。”容易称。
搭载多种空间生物实验样品
此次发射升空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是我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第二艘载人飞船,将执行我国第12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作为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神舟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共有14个分系统,是我国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严格的航天器。
发射成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前向交会对接,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空间站核心舱,再现太空会师名场面。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计划停靠飞行时间6个月。在轨期间将继续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和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开展平台管理工作、航天员保障相关工作以及科普教育等重要活动。
此次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除了搭载3名航天员之外,还上行了“空间蛋白质分子组装与应用研究”项目实验单元。面向人类生命健康,本次实验安排了蛋白质、多肽、核酸、生物材料、药物材料5类29种实验样品,如胰岛素、癌症治疗蛋白复合物、植物光合作用关键蛋白等。实验样品在发射场完成现场制备和加载,并于发射前8个小时左右,放置于生物样品货包送往发射塔架,随飞船发射升空。
《环球时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空间蛋白质分子组装与应用研究共包含5项研究内容,将开展蛋白质/核酸及其小分子复合物的单晶体制备,进一步研究空间微重力环境和辐射等因素对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生物学功能、药效和药理等的影响,指导空间安全用药和地面药物设计与开发。
在神舟十七号飞船与空间站完成交会对接后,航天员将上述实验样品单元等转运至空间站舱内,按飞行任务规划陆续开展相关科学实验。
中国商业航天积极参与载人航天工程
在此次任务期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还发布了载人月球车研制方案征集初选结果。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10月中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组织专家在对11份进入专家评审环节的方案,从方案先进性、工程可行性、研制基础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审查评估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牵头联合中国一汽、北方车辆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惠州亿纬锂能团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牵头联合广汽集团、香港理工大学团队,提交的方案具有明显优势,获得工程支持,进入方案详细设计阶段。
此外,清华大学团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队、重庆大学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分别联合相关机构与企业提交的方案各具特色,在部分单项技术上具有优势,工程将采用后补助方式支持以上6个团队跟随开展方案深化研究,主要聚焦载人月球车创新设计及单项优势技术开展深化。除了载人月球车方案,中国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总体方案一经征集,共有9家单位提交了10份符合要求的方案。通过专家审查评估,4家单位获得工程支持,进入方案详细设计阶段。其中多家单位采用了民营商业航天火箭公司的火箭方案,这些公司各自在研的4吨至6吨运载能力的火箭,综合性价比很高,有希望参与后续火箭商业化采购,参与执行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飞行器发射任务。